🎙️EP286|法洛氏四聯症:一段跨越世紀的心臟修復之路
—
📌主題亮點:
• 你知道嗎?法洛氏四聯症曾是兒童藍嬰症最致命的病因之一
• 從姑息手術到全修復術,醫學如何一步步改寫生存率?
• 即使已手術,為什麼患者仍需終生追蹤與可能的再介入治療?
—
🔍內容解析:
本集重點:
法洛氏四聯症(Tetralogy of Fallot, TOF)是一種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涵蓋四個解剖性缺陷,過去是嬰幼兒「藍嬰症」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隨著影像診斷進步與心臟外科的飛躍,法洛氏四聯症已不再是無解之症,然而患者在接受手術修補後,仍需面對多項長期挑戰與再治療的可能性。本集將從歷史與現代角度,全方位解說這個跨越世代的心臟議題。
🫀歷史演進與病理解析
• 法洛氏四聯症由法國醫師 Étienne-Louis Fallot 於1888年首次提出,核心特徵包括:
• 室間隔缺損(VSD)
• 右心室出口阻塞(常見為肺動脈狹窄)
• 主動脈騎跨
• 右心室肥厚
• 上述四項病變導致右向左分流,使未氧合的血液進入體循環,產生「紫紺」症狀
• 在20世紀中葉前,TOF 常於嬰幼兒時期即致命
🔬診斷與治療的重大躍進
• 新生兒心雜音、紫紺與低氧飽和度為臨床提示
•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成為確診與術前規劃的標準
• 姑息性手術(如 Blalock-Taussig shunt)於1940年代首度施行,延長生命
• 完全修復術於1960年代起普遍化,通常於嬰兒期施行,包含:
• VSD 修補
• 解除右心室流出道狹窄
• 台灣地區此手術成功率高達95%以上,顯著改善預後
⚠️術後挑戰與未來希望
• 雖然大部分病患可穩定長大成人,但仍有以下風險:
• 肺動脈瓣閉鎖不全,導致右心擴大與心律不整
• 右心室功能惡化需考慮肺動脈瓣置換術(PVR)
• 心律不整如室性心律不整增加猝死風險
• 成人型先天性心臟病(ACHD)照護成為新興領域,需跨專科團隊長期追蹤
• 新技術持續發展:
• 經導管肺動脈瓣置換(TPVR)已應用於特定病例
• 心臟組織工程與3D列印模型輔助手術規劃
• 基因定序協助早期篩檢與風險預測
—
📣負責任的行動:
若您或家人有 TOF 手術病史,建議持續定期至專責成人先天性心臟病中心追蹤,包括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與磁振造影等評估,以預防潛在併發症。心臟修補雖已完成,但終生照護才是關鍵。
—
📚熱門關鍵字:
#法洛氏四聯症
#先天性心臟病
#心臟超音波
#完全修復術
#肺動脈瓣置換
#藍嬰症
#心律不整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
#3D列印心臟
#心臟組織工程
—
🎤主講人資訊:
Dr.Happy Human Plumber|用溫柔而堅定的語氣,說最硬核的醫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