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不到時間閱讀?前往台灣最受歡迎的 Podcast 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每週認識兩本好書,快速吸收好書精華。主題包含個人成長、投資理財、商業職場。一起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𝙋𝙤𝙙𝙘𝙖𝙨𝙩 ❞《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刺破社會的惡,終究是無法被承接的墜落,接住別人的你,是否也曾好好被接住?
➫ 𝐇𝐨𝐬𝐭 主持人 : 𝐐𝐮𝐞𝐧𝐧𝐞𝐥 ∕ 𝐄𝐂
▌這集要繼續跟大家聊《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如果說第一季的核心是關於「理解」,那第二季的核心就是關於理解後的「承接」,在第一季尚未交代完全的「犯案動機」,在這一季中被賦予更多篇幅,透過三位犯罪者如何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歷程,讓觀眾能以更慈悲的視角看見:我們所見的「惡」,往往只是那些無法被承接的墜落。因此不難發現,此次的劇情編排上,也將一個個角色,化成千絲萬縷的線,除了關係錯綜複雜外,表達的更是社會中如何透過一個個節點之間相互承接,織成一張牢不可破的「社會安全網」,好好的接住彼此,或許才會是我們從這些不幸之中,能學到的能盡之事。
▌而在本集當中,透過王赦最後在法庭的詰問:「請問被告有沒有辦法靠著自己的努力不要有ADHD,不要憂鬱不要憂慮,不要有反社會人格?」來帶出,或許很多時候,成為罪犯是由一連串的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交互出來的結果,好比上一季王赦認爲的:「我們是因為足夠幸運,才能不成為墜落的惡。」因此,我們也希望透過《命定:沒有自由意志的科學》這本書,從「決定論」的視角重新思考:犯罪的成因,是否應促使我們將刑罰制度,從「應報」轉向「修復」或「預防」的可能?
▌今天,我們將同樣以「承接」的視角,透過四個提問——「為什麼要承接?」「承接什麼?」「要怎麼承接?」「誰來承接?」來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張既複雜又溫柔的社會之網,是如何被編織出來的。
🎬時刻表 𝐓𝐢𝐦𝐞𝐥𝐢𝐧𝐞
𝟎𝟎:𝟎𝟎 沒被接住的墜落者們:冠駿、自強、幸國
𝟏𝟕:𝟐𝟏 幸運被接住的人:亦森、羅譽、齊蕙
𝟑𝟏:𝟏𝟗 用決定論的視角看待犯罪能更慈悲溫柔?
𝟒𝟕:𝟎𝟓 善良原來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幸運
𝟓𝟐:𝟒𝟑 接住別人的你,是否也曾好好被接住?
𝟓𝟖:𝟓𝟒 社會排斥的結果,就是造成無差別的殺人事件?!
𝟏:𝟏𝟐:𝟓𝟑 有邊界感的承接,才是溫柔的慈悲
🎙想看到該集的內容濃縮,請關注「IG帳號」的懶人包👉【再不台就悲劇】
🎙想閱讀該集完整知識內容,請至「方格子」閱讀完整文稿👇
《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刺破社會的惡,終究是無法被承接的墜落
👉 我要抖內「再不台就悲劇」,讓台劇不悲劇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