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灣目前核能政策的現狀為何?
台灣在2025年5月17日隨著核三廠2號機停止運轉,正式邁入「非核家園」時代。然而,關於核能的未來仍存在激烈爭論。儘管民進黨自創黨以來便堅持「非核家園」理念,主張逐步關閉現有核電廠並反對新建機組,但近年來,部分產業人士和在野黨派呼籲重新將核能納入電力選項。2025年5月13日,立法院通過了《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允許核電廠在運轉執照到期後或屆滿前申請換發執照並可繼續運轉,有效期限最長為20年。隨後,立法院在5月20日通過了由民眾黨團提出的「核三繼續運轉」公投案,該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讓全民決定核三廠的未來。
2. 為什麼各界對於重啟或延役核能電廠有不同看法?
支持重啟或延役核電廠的論點主要基於經濟和供電穩定性考量。他們認為核電發電成本相對較低(每度電約新台幣1.87元),遠低於離岸風電和太陽光電,因此能降低發電成本、解決供電吃緊問題。此外,隨著AI和半導體產業的擴張,電力需求不斷上升,核能被視為提供穩定基載電力的理想方案。甚至有科技巨頭如Amazon、Google等也開始投資核能,以確保其資料中心穩定運作並實現能源自主。
然而,反對者則強調核能的安全風險、核廢料處置難題以及高昂的隱藏成本。台灣位處地震帶,核電廠的耐震能力、斷層穿越廠區等問題引發安全疑慮。福島核災後的經驗顯示,老舊核電廠需投入鉅額資金進行安全強化和設備汰換,審查時程長且可能無法通過,導致前期投入化為泡影。此外,高放射性核廢料的最終處置是全球性的難題,處理成本高昂且不確定性大,目前台灣在立法和選址方面仍處於早期階段,若貿然延役將增加更多核廢料,加劇儲存空間不足問題。環保團體也指出,核電廠的興建時間長,投資回報期長,經濟效益不佳。
3. 小型模組化反應器 (SMR) 的優勢與挑戰為何?台灣發展SMR的現況如何?
小型模組化反應器 (SMR) 是一種新興的核能技術,其優勢包括:
然而,SMR也面臨挑戰:
台灣方面,總統賴清德已表示「不排除接受先進新式核能」,前提是「核安、核廢料與社會對話三方面都能獲得解決」。此政策態度釋出後,中研院和國科會等科研機構已啟動相關研發與交流,清華大學更成立了全台第一個SMR研發小組,著手虛擬電廠與模擬平台,建構數位孿生架構,以降低未來實機操作風險。不過,台灣發展SMR仍面臨法規制度不完善、核能人才流失等困難。
4. 台灣核電廠延役或重啟在法規和實務上會遇到哪些困難?
核電廠延役或重啟在法規和實務上都面臨多重困難:
綜合以上,核能電廠的延役或重啟不僅是技術問題,更牽涉到複雜的法律、社會和政治因素。
5. AI發展對能源需求帶來了什麼影響,為何核能會成為科技巨頭的關注焦點?
人工智慧(AI)、雲端運算、影音串流和數據分析的廣泛應用,導致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飆升。IEA估計,截至2022年,全球資料中心用電量約占總電力消耗的1-1.5%,預計在生成式AI普及後將持續上升,AI伺服器的耗電量更是傳統伺服器的5至10倍。這種爆炸性的用電成長,對傳統集中式電網造成巨大壓力,並引發全球電力短缺的擔憂。
為確保穩定、高效的電力供應以維持AI運作,科技巨頭開始積極布局多元能源,特別是核能。Microsoft和Google探索核能技術,Amazon則投資潔淨能源計畫,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及儲能解決方案。這些措施旨在減少對傳統電網的依賴,同時符合能源效率和潔淨能源政策。核能被視為提供工業、電動車和資料中心穩定電力的理想解決方案,尤其像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因其靈活性、建設週期短和可模組化擴建的特性,更受到科技公司的青睞,不僅可提供低碳電力,更能提供「持續、穩定且可預測」的電力輸出,滿足全天候運作的AI與資料中心需求。這種趨勢也促使企業從單純的「用電需求方」轉變為「能源產業參與者」,主動投資能源專案以降低未來電價波動與能源取得風險。
6. 台灣目前主要的發電能源為何?民眾對其認知度如何?
根據調查,台灣目前主要發電能源為燃氣,但僅有10.9%的民眾能正確回答。而政府規劃到2030年的主要發電方式仍為燃氣,也只有20.9%的民眾了解。這顯示民眾對於台灣當前能源結構的認知仍有待加強。
在再生能源方面,民眾對風力發電的支持度為65.9%,太陽光電為55.5%。然而,也有20.3%的民眾不支持風力發電,28.5%不支持太陽能。民眾對於再生能源發展的具體擔憂包括:生態環境破壞(59.4%)、供電不穩定(54.7%)、電價上漲(53.3%)以及土地使用衝突(45.8%)。
此外,儘管政府和民間團體持續推廣「2050淨零目標」,但僅有不到三成(28.3%)的民眾清楚淨零目標年,更有42.2%的民眾表示「不知道」或拒答。這表明政府在能源政策和淨零目標的宣導方面,仍需投入更多努力以提升全民認知和共識。
7. 台灣在水資源管理方面面臨哪些挑戰與機遇?民眾的認知與行為有何特色?
台灣在水資源管理方面面臨多重挑戰與機遇:
總體而言,台灣在水資源管理上迎來轉型契機,下一步應加強水教育和資訊透明度,以實現氣候韌性下的永續治理。
8. 除了核能,台灣在能源轉型和永續發展方面還有哪些主要議題和挑戰?
台灣在能源轉型和永續發展方面,除了核能議題外,還面臨以下主要議題和挑戰: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ca4sqz06ev01w1f1x47qx1/comments
「你現在收聽的是《AI聯播網》——我們用人工智慧重現歷史、觀察社會、打開童話與時事的另一面。在這裡,真相不是單選題,觀點不只一條路,AI陪你聽見更多聲音。」
📘
AI史記:重現真相的演算法
沈律安/韓正浩
重啟歷史的記憶體,由演算法與邏輯拼湊出事件的真相。
🎧
AI場外聯播區
林解析/李真理
我們不只談新聞,也談那些「沒上新聞但應該被談」的事。
🎙️
AI有事嗎?
春仔/曉鈴/阿盤 V1.1
童話、台灣、反思與笑聲,春仔、曉鈴、阿盤與AI共演的荒謬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