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Log in
    Search
    Membership

夢想發原地20|西拉雅族文化的復振基地-台南市吉貝耍國小

Education聽教育

2025-08-1600:55:17

Available Platforms

Comments

談及西拉雅族,就必定會想到位在台南市的吉貝耍國小,土生土長的漳益主任坎坎而談隨著人口增長,1954年成立東河分校,1957年獨立為東河國民學校,1968年東河國小,2010年在當地族人和學校的倡議與共識下,正名為吉貝耍國小。吉貝耍,西拉雅語音為Kabua Sua,Kabua是木棉,Sua是部落的意思,也就是木棉的部落。宗汶主任介紹學校主要是從藝術課程推動西拉雅族文化,並遵循當地生活方式設計春夏秋冬四季課程,春天為木棉祭,夏天藝術祭,秋天配合西拉雅夜祭和孝海祭,冬天為體育祭。
 
身為返鄉青年的怡君老師教授西拉雅族傳統工藝,包含十字繡、捻繩、串珠、絹印等,過去西拉雅族住在海邊,時常與海上來往船隻交換物品,因此有了串珠的工藝;另外運用絹印課,會使用傳統圖紋,剛開始有幾何圖型,漸漸地增加生活環境的動物圖案也納入。民國六十幾年,直到高中她才開始學習自己的族群文化,因此希望下一代的孩子能夠更早的認識自己的文化。從101年聚落活力計畫,將西拉雅文化與學校課程結合,學生逐漸認同自己的文化。
 
婉玲老師則是在學校正名時,因緣際會下設計了與西拉雅族傳說的系列舞蹈,意外地受到各界的關注,學校便將舞蹈做為重點課程,因為學生人數少,每個孩子都必須要上場演出,老師依照孩子的身體素質教導,而先學會的孩子便會主動幫忙教其他的同學。最近也設計新的舞碼,以木棉花部落為主題,將孩子比喻為木棉的種子,在這片土地綻放光芒。孩子們在舞蹈課學到要完成一件事必須要有所付出,也讓老師很有成就感。
 
西拉雅文化復振真的得來不易,怡君老師和漳益主任都異同口聲的說:「這一切要感謝老人家不斷的堅持與傳承下來。」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Sasa
邀訪來賓:吉貝耍國小 張漳益主任、王宗汶主任、陳怡君老師、連婉玲老師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