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Log in
    Search
    Membership

2025孝道月祈安報恩法會✨慧知法師開示✨親近善知識

南屏之音 Voice of Nanping

2025-08-2400:16:13

Available Platforms

Comments

2025孝道月祈安報恩法會🌟梁皇寶懺卷二.慧知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系列✨親近善知識

📕閱讀星雲大師全集-親近善知識
https://reurl.cc/GNNvbx

8/24-9/6(初一~十五)
🔹上午5:50 早課-地藏經

8/24 -8/28、8/31 -9/4
🔸上午9:00、下午2:00 梁皇寶懺

8/29(五)🔹上午9:00 地藏法會(二)
8/30(六)🔸下午2:00 燄口法會(二)
9/5 (五)🔹上午9:00 地藏法會(三)

9/6 (六)
🔺上午10:00 光明燈法會
🔻下午2:00 燄口法會(三)

9/7 (日)🔸下午2:00 三時繫念圓滿法會

在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傳燈錄》裡面的一段文字,我們從裡面看到,師父的法事實上是無遠弗屆,他與各種文章、各種經文其實都能夠相互連結。

把這段文字念一次,好不好:
修行如服藥,佛法是良方,善知識是醫者,我人則需發心服行,唯有親近善知識,承接信仰的慧命,傳承,從修心做起,方能對治種種煩惱,將佛法落實於生活。「知而行,行而悟」, 才轉迷為悟,轉苦為樂。修行不離自我改造,從內心調整、革新習氣,進而在人品上扎根, 把人做好,正是修行的根本與起點。

這段文字裡面講到很多重點。比如說他說「修行如服藥」,修行就像不斷地在吃藥,吃藥會讓我們的身體變健康,對不對?所以如果你煩惱、痛苦、焦慮,其實只有一個方式,叫做服藥,那服藥就是修正行為。

其實行為的開始是來自於我們腦袋的思維。在六祖慧能大師最後將之前所有的教法匯集時, 因為六祖慧能大師他沒辦法像我們一樣認識字,翻閱大藏經、吸收大量資料,所以他的學習過程是聽別人說,然後自己融會貫通,這是他今生成就很重要的關鍵。所以他把所有的修行回歸到兩個字,叫做「無念」。他說:「我的宗派是以無念為宗。」 所以修行其實是在修什麼?修我們的念頭。那個「念」是什麼意思?就是你對外在的認識、判斷,乃至於未來的決策。

你有了毛病、有了痛苦,才知道自己有病。那怎麼辦?他說佛法是良方,你要取什麼藥,也要對症下藥。師父在這一段話裡就告訴我們: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佛法。其實佛法就是佛陀的方法,就是我們可以學習的觀念。觀念改變,其實世界就大不同。

他後面又講到:「善知識是醫者。」善知識是誰?善知識是在我們身邊,善知識有時候是我們的逆境,有時候是我們來參加法會,法會就是我們的善知識。所以善知識是醫者,醫治你的那個現象、那個境界,其實就是你的善知識。所以什麼是善知識?其實有時候每一段因緣都是善知識。

到了中間有一句話我最喜歡。師父其實也是融會貫通,跟六祖慧能大師一樣,他把法義咀嚼之後,讓我們能夠很容易吸收。他說:「知而行,行而悟。」有時候我們都說:「我懂了、懂了。」對不對?但懂得只是「知」而已喔。這六個字很關鍵,點出修行重要的法門就是這個「行」與「悟」。「知而行」—你懂得道理之後,你還要實踐。「行而悟」—你實踐之後,還要徹底明白。所以今天我講完之後,你們都會知道:「大概就是這樣。」可是回去依然我故,繼續生氣、繼續貪婪、繼續懈怠。家裡是一回事,拜佛又是一回事。其實大師就用六個字告訴我們:「知而行,行而悟。」

然後從哪裡開始?最後一行他說:「修行不離自我改造。」修行不離自我調整,從內心革新習氣,進而在人品上扎根。回到「人」。每個當下,你的念頭有沒有品味?還是一塌糊塗?要把人做好。所以其實學佛是人成即佛成。 我們把人格完整了,其實就接近佛的境界。但還要努力,還要走菩薩道,還要不退轉。那才是修行的根本與起點。

那《梁皇寶懺》卷二,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一句話一直在經文前後出現?叫做「人空與法空」。 「人空法空」是卷二很重要的一個關鍵。你看懺悔十卷,每一卷都告訴你一個義理。卷一有沒有讀到四個字叫做「一味一相」?你要達到「一味一相」, 第二卷就告訴你:那你要做到「人空法空」。

「人空法空」其實有「空」字,很多人就不敢去接觸它。 事實上「空」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思維來看,叫做「可擴大,可改變」。「可」就是人的動能。你沒有被業力束縛住,你才有那個「可」這個字,就是你可以調整,你可以擴大你的視角。不要一直盯在那個點上面。什麼時候你會盯在那個點上?你生氣的時候,氣的點就是你專注的地方。可是那個專注讓你侷限,看不到其他的面向,所以你就會失去完整面對它的狀態。

所以「人空」其實就是師父在裡面說的「自我改造」。人是誰?人就是我——我的想法、我的念頭、我的習慣、我的經驗。通常人在沒有自覺的狀況之下,都依著這些在做所有的決定。這個「空」字,幫人類找回了「可解脫的可能」、「可快樂的可能」、「可幸福的可能」。所以「人空」提醒你,我們的想法不要一直停在眼前看到的狀態。一般人對於一件事情是不是很容易落入眼前觀察到的現象?

卷一講的「一味一相」,那個「一相」不是只有一種「相」,它是「全面」的意思。所以「人空」,當你願意調整、跳脫你的觀念與想法,問問自己:「難道沒有其他的想法嗎?」

當你有這個彈性,你就能做到下一步,叫做「法空」。「法空」就是師父在第一段前面說的: 「我人則需發心服行。」「我人」是誰?就是你我之間。發心去修行在哪裡?在你與我之間。所以那個「法空」的「法」不是佛法的法,不是把佛法空掉,這個「法」是「現象」。什麼現象?眼前的現象。下雨是不是現象?颱風是不是現象?車禍、地震,還有我們順心如意的事、不順心如意的事,都是「現象」。他告訴你:你只有把「人空」了,你眼前的現象才有可能被重新定義。重新定義之後,你才會找出另外一條路。

所以很多禪師他們表現出來的行為都與常人不同,原因是他們已經進入「人空」與「法空」的境界。他們想的與我們不一樣,他們做的也與一般人不同。

我很喜歡日本的良寬禪師,他是曹洞宗很重要的一位禪師。他有一個公案非常美,非常讓我感動。
那時候他在山林裡閉關,在精舍修行。閉關就不能出來,每天有人送飯菜。有一個年輕的小偷看到有人每天從山下提飯上山,然後再離開,他心裡想:「這裡面一定有什麼。」

他去打聽,原來是良寬禪師在裡面禪修閉關,他心想:「良寬禪師是當代有名的大禪師、大法師啊!他的供養一定很多。」晚上趁禪師修行時,他偷偷推開門。禪師沒有什麼東西,根本不鎖房間。
沒想到他去偷的這位良寬禪師,是以節儉、務實、清淨聞名。 什麼叫清淨?就是不該帶的,他不會帶。所以他只帶了三衣一缽,每天飯菜吃完就送回去。房間裡面只有三衣一缽,缽放在寮房,大殿剩下一尊古佛、一個老木魚、一個老大磬。

小偷翻箱倒櫃找不到東西,有點懊惱,不小心撞到桌腳。良寬禪師從定中出來,發現有小偷。他推開門,走到大殿,小偷落荒而逃。良寬禪師喊了一聲,他瞬間反應的是:「秋夜涼了。」他把身上的披風拿下來,遞給小偷。 小偷愣了一下,也沒多想就接了,頭也不回地往前走。禪師說:「天涼了啊,你下山怕你著涼,披著這件披風走吧。」

你看他沒有報警,也沒有抓人,他擔心的是小偷的安危。他看著小偷慢慢往山下走,看到夜空中一輪明月又圓又大,他大聲說:「我沒辦法,不然我就把這一輪明月送給你。」小偷哪敢回頭,聽到這句話快馬加鞭地跑走了。這個禪師怎麼跟人家不一樣? 其他禪師可能拿香板要跟你拚,結果他居然擔心我的安危,還說要送我明月。隔天早上,禪師推開大雄寶殿的門,昨天他給小偷的那件披風摺好了,放在門口。禪師哈哈大笑兩聲。各位,他有沒有收到明月?他收到了。小偷知道自己不該偷東西,他知道這是侵犯。他的菩提心被禪師的這個動作感動了。

所以你看禪師的行為舉止與常人不同, 是因為他進入了「人空」與「法空」的境界。別人報警,他擔心你的安危。你沒有偷到東西,他總希望透過一句禪機的話送給你,讓你未來哪一天,菩提種子就萌芽了。所以他的菩提種子有沒有萌芽?有。他隔天還不忘把披風還給良寬禪師。

我們的師父也一樣喔,我們看的都不一樣。我有一次聽慧中法師告訴我這麼一則他在南京服務的公案。
他說有一次在南京天龍寺,師父到那邊去指導。結果那一天門口跑來了一位出家眾,直接進入客廳,剛好遇到師父。他跟師父說:「師父,我修行很久了,我想來跟你談談話。」師父這個人慈悲,就跟他坐在客堂談了兩個小時。後來那位法師也就住在天龍寺。

可是慧中法師一見到他時,心裡一直覺得這個人好奇怪、好眼熟,到底在哪裡見過?但一直想不起來,所以當下也沒有跟師父講什麼。晚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在凌晨一點多時,他忽然想起來:原來在廈門佛教文物展的時候,慧中法師曾經去過他的店面,看到很莊嚴的佛像,跟他談了一下就離開。原來那個人根本不是什麼修行很久的出家人,可能是為了來見大師,所以把頭髮剃了、穿上長衫,然後來見師父。

慧中法師早上五點多就在師父的門口等師父。等到師父一出門,他就說:「師父,昨天那個跟你講話的人是假的,不是真的。」他跟大師說:「你不用跟他講太多,他其實是一個生意人。」師父聽了之後只說了一句話:「我知道了。」然後就去跑香,跑完之後回來吃飯。吃飯的時候,那位出家人也下來了,一下子就坐在師父前面。慧中法師心裡一直冒出那句話:「師父,他是假的。」可是他不敢講,因為師父在會客。師父吃完飯,講完話,準備要送客。沒想到那個人說:「大師我可不可以再跟你談話?」就這麼樣子,又去了客堂。

慧中法師坐在旁邊,心裡一直低估:「師父,他是假的。」但一直沒說出口。直到師父最後送走他之後,慧中法師才說:「師父,他是假的,你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時間跟他談話?」師父說:「那不重要了啦。是真的是假的,他都來了,我就在他心中種下一個菩提種子吧。」 「也許他今天是假的,可是這個菩提種子會不會在來世、甚至幾天後、幾年後、幾千劫後,因緣成熟時開花結果?」師父說:「他以前是假的,不重要啊。只要未來有機會變真的,那不是更重要嗎?」

所以剛剛說「人空法空」的「空」是「可擴大」。各位還記得嗎?那個「可擴大」不只是空間擴大,還有時間拉長喔。師父看到的是什麼?是真的是假的嗎?不是。他看到的是什麼?是看到未來他也許有因緣能夠得度,開出一個菩提種子。

所以師父在《人間佛教傳燈錄》裡面這一段話,我們在什麼時候服藥?時時刻刻都在服藥。服藥就是把佛法的觀念帶回我們的生命當中。所以當你起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自己:「我該服藥了。」就像你感冒的時候,是不是就該服藥了?起煩惱的時候就要服藥。那服什麼藥?師父說:佛法就是良藥。那佛法在哪裡?來參加法會、聽開示、親近道場,得到的一句話,其實都是把良藥背起來,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提供給你當成解套的方式。


♦ 佛光山南屏別院.Facebook : https://reurl.cc/M6XqKn
♦ 佛光山南屏別院.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fgs.nanping/
♦ 佛光山南屏別院.Youtube : https://reurl.cc/V0Rk9N
♦ 佛光山南屏別院.官方Line帳號 : https://line.me/ti/p/~@lol2047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