厝邊頭尾來讀書《打造大師之作-莊婉華》莊婉華-專訪
主持人: 嵐奇
受訪人: 莊婉華 / 編輯
書 名: 打造大師之作
作 者: 黛博拉.曼珂芙(Debra N. Mancoff)
譯 者: 沈台訓
出版社: 天培
【本書特點】
★ 藝術史學家黛博拉.曼珂芙鉅細靡遺檢視了舉世最具代表性的十二幅作品,不僅娓娓道來這些傑作在創作上的前因後果的迷人故事,並且也釐清如今被視為大師之作的來歷原委。
★ 除了藝術家本人的創作理念與技巧之外,其所完成的作品能否成為「大師之作」,透過黛博拉.曼珂芙的解析,讓讀者能清楚理解到,還必須包括許多條件、緣由,才有機會成為舉世認同的大師之作。
★ 書中每件精選藝術品都被譽為「大師之作」,本書的導論同時也探討該詞的歷史。作者並討論了當今藝術世界的多元性,並探究「大師之作」如何(或是否)融入這個框架。
【內容簡介】
舉世最具代表性的十二幅傑作 攀向藝術巔峰的崎嶇之道
不同凡響的藝術作品所在多有,但是,如何能夠成為真正的「大師之作」?本書探查了潛藏在舉世聞名的畫作背後的迷人故事,而這些來龍去脈,才造就了貨真價實的大師級鉅作。
從開篇的山德羅.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的《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途經種種的時代與風格,如約翰尼斯.維梅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梵谷的《十五朵向日葵》、畢卡索《格爾尼卡》等等,來到了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康寶湯罐頭》(Campbell’s Soup Cans),最後則走入二十一世紀,一窺艾米.謝諾德(Amy Sherald)筆下的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的肖像。
這十二幅作品,每一幅皆透顯出打造大師之作所涉及的策略,遠遠不只是藝術家本人的技藝而已:在這些鉅作的成名之路上,我們可以見到,有關盜賊、醜聞、畫家聲譽、政治權謀等等故事交織其間。本書作者望向畫框之外的世界,為我們揭露出,從畫家獨自面對畫架到獲得公眾喝采的這趟旅程,也可以如同藝術品本身一樣扣人心弦。
★讀者好評★
書中不僅收錄了十二件藝術作品的圖片和特寫細節,同時也討論了受此作影響的其他作品,有時甚至包含與畫作背後故事相關的照片。……從中學到了許多關於這些重要藝術作品的知識。──伯尼.高利(Bernie Gourley,作家)
★推薦人
郭怡汝/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Junie Wang/東西縱橫記藝
傅斌暉/台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作者】
黛博拉.曼珂芙(Debra N. Mancoff)
藝術史學家,執筆撰寫了,超過二十部針對歐美的藝術與文化的論著,包括有《藝術奧秘》(Secrets of Art)與《莫內的
藝術花園》(Monet’s Garden in Art)等書。她定期在美國與英國的許多知名博館物館舉辦講座。她在西北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獲得藝術史博士學位;現居芝加哥,是紐柏利圖書館(Newberry Library)的駐館學者。
【目錄】
導論:如何打造大師之作?
《維納斯的誕生》,山德羅.波提且利
《蒙娜麗莎》,李奧納多.達文西
《友弟德斬下敖羅斐乃的頭顱》,阿爾特蜜西亞.貞蒂雷斯基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約翰尼斯.維梅爾
《巨浪》,葛飾北齋
《十五朵向日葵》,文森.梵谷
《金衣女人》,古斯塔夫.克林姆
《美國哥德式》,格蘭特.伍德
《格爾尼卡》,巴勃羅.畢卡索
《戴荊棘和蜂鳥項鍊的自畫像》,芙烈達.卡蘿
《康寶湯罐頭》,安迪.沃荷
《蜜雪兒.歐巴馬》,艾米.謝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