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Log in
    Search
    Membership

2025孝道月祈安報恩法會✨慧思法師開示✨勤修六度,廣行善法,成就圓滿佛果

南屏之音 Voice of Nanping

2025-08-2700:16:01

Available Platforms

Comments

2025孝道月祈安報恩法會🌟梁皇寶懺卷七.慧思法師開示🌟
✨勤修六度,廣行善法,成就圓滿佛果


8/24-9/6(初一~十五)
🔹上午5:50 早課-地藏經

8/24 -8/28、8/31 -9/4
🔸上午9:00、下午2:00 梁皇寶懺

8/29(五)🔹上午9:00 地藏法會(二)
8/30(六)🔸下午2:00 燄口法會(二)
9/5 (五)🔹上午9:00 地藏法會(三)

9/6 (六)
🔺上午10:00 光明燈法會
🔻下午2:00 燄口法會(三)

9/7 (日)🔸下午2:00 三時繫念圓滿法會

世間諸多喜悅的事情,其一就是禮佛拜懺,今生能與佛結緣,這並非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所種下的福份而已。或許在累劫當中,我們曾經發心要學佛,也曾經受過諸多苦難,想要出離,發了許多大願,要成就菩提、廣度眾生。有許許多多的可能,但經過累劫的流轉,或許忘卻了,不記得了。

然而今生,在大師的因緣之下,我們又被勾起過去生對佛菩薩所許下的諾言,而能夠串聯起來,繼續在菩薩的道路上精進努力。藉由禮佛拜懺,看似是在回向給過往的親眷,但實際上,自己蒙受的利益更大於過往的親眷。為什麼?來自於當下身心的融入、身心的清涼,以及那份肯定的心意。三者聚會在一起,因此隨文入觀,能夠與內心相應,能夠肯定菩薩道這一條修行之道。

從禮佛的過程當中,我們消文解義,能夠明白禮義廉恥,能夠出則孝、入則悌,更能夠知道「離五欲、棄五蓋,行五法」,最基本欲戒登初果聖域所必須要行持的。或許諸位也聽過,在二十五方便門的前面這三種,在《般若經》裡面,佛陀也曾說,要以此三種法門進入聖賢之位。

因此我們在這裡所聚合的,並非烏合之聚、愚癡之聚,而是聖法之聚,以佛法為主要因緣來薰修。或許我們每一年唱誦、誦持,或許每一年因為有過往的先人親眷,以此因緣與《梁皇寶懺》、與《三時繫念》、各種懺儀結了深厚因緣。慢慢地,希望有一天善根俱足、內外因緣聚合,能夠肯定、不退,而成就阿鞞跋致。

對於離苦得樂、走上解脫道,是一份肯定。因為五欲塵染,人人欽羨,將相王侯,今日何在?數十年之後,兩手空空、兩腳一蹬,又能夠帶走什麼呢?確實沒有。因此佛陀肯定地告訴我們:「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就是藉此假合之物,明本自心。

因為世間,不是我們第一次出現,也不是最後一次出現。邏輯上,只要不超越三界,來日好相見,總會相見的。所以依照這樣的邏輯法則,我們應該廣行善法、少邪知邪見。所謂「好事多做,壞事少做,沒事找事做。」就是三個次第。為什麼?將世間的善惡法分清楚,這是世間正見。

什麼叫做好事多做?禮佛拜懺是好事,精進努力是好事,孝養親眷是善事,上報四重恩是好事。甚至大家常忘了一件事:「尊重己靈也是好事。」對自己好一點。對自己好一點,家庭才能平安對不對?不只是求子孫能夠考上大學。更重要的是:有沒有求自己善根增長,菩提心發,永不離三寶?

所以對外展現這些善行,同時也要不忘自我提升。你是家庭的一份子,如果你不好,家裡每一個人也不會好過。所以要同登法界,共乘佛道。菩薩道就是學這一份心,不要給人帶來麻煩,不要給家裡帶來苦惱,要一心同登法界,共成佛道。

所以廣行一切善法,只是我們會有分別好惡的「雜染善」。雜染之善,慢慢地要朝向「淨善」。我們常說「淨善、淨美」,六度波羅蜜當中的「布施」、「持戒」。善而無分別,叫做「三輪體空」,布施波羅蜜,無我、無人、無所施之物,這樣才能進入「不動地」。

今天我們拜到第七地,是「遠行地」。過了「遠行地」,就是菩薩的階位。不動之後,本自具足,體悟法空,所以能夠捨離一切。布施是善行,持戒也是善行。五戒:不殺生是善行、不飲酒是善行、尊重己靈是善行、不妄語是善行……這些都是善法。所有一切善法,無外乎持戒的功德最勝。持戒之地在何處?欲界,人道之中。禪定所生為色界天,為定共戒,修行至此,自然而然不殺、盜、淫、妄、酒,本身具足這些條件,因此持戒是最大的善行。

行忍辱法也是善,動心忍性,行其所不能也。過去韓信能夠「胯下之辱」,是因為看得遠。他可以壓住性子,不爭一時之短長,而能看千秋萬世。這告訴我們什麼?不要逞口舌之快,性子起的時候,當下忍耐。在忍辱法當中,讓我們修得安忍不動,很妙的,所以六波羅蜜裡面,「忍」並非只在於忍,是「忍」在最主要的那個「辱」,侮辱;人被瞧不起、被打擊、被揶揄,所有一切。請問若是我們佛弟子,我們可以提起一句話:「誰在生氣?誰在氣?氣的是誰?」當下一念轉,海闊天空。但是那個轉的力量需要累劫修,從生轉熟。

所以為什麼說布施、持戒到忍辱這一邊,都是善;後面亦復如是,因為前六度為世間福德門,後面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為智慧門,因此北傳菩薩道以六度萬行為主要修持的法門。人間佛教修什麼呢?就是修這個東西,能不能把智慧放進去?唯有這樣,成就出世的六度,能把般若、涅槃、法性空的體證放入前五度,成就波羅蜜,成就佛道。

三十七道品中的正精進,當中的四正勤,是「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除。」這些我們都知道,但難在實踐。因為個性、習氣問題,讓我們常常「知而不行」。所以要自我鼓勵,每日一善,童軍也提倡每日一善。大師教我們「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這都是善行。每日一善,成為生命的前進道路,習慣成自然。

早上起來,一句善念,就能讓你一天心情平和。「雙拳不打笑臉人」,行善久了,形成善的循環,自我調整DNA,發出良善的光明能量。「未生善令生」,要積極參與各種提升身心靈的活動,不管是讀書、美學、科學,不以自私自利為主,而要廣開心胸、利他行善。當下你會感覺自己變了,緣變了,人緣變了,世緣也變了,講話的儀態也變了。

「已生善令增長」,行各種善行法,我們在耳聰目明之下,要能自我提升,因為每個人的依報條件不一樣。「已生惡令斷除」,要多說「謝謝」、「對不起」,這是修行,也是持戒。行善法跟持戒一樣,只是需求不同。如同我們出家人,搭上紅祖衣就是主法,割草機拿起來,就是出坡;筆桿拿起來,就是投稿寫文章;課堂開起來,就是要上課了。

所以每一個人學佛很好,就是潛能開發,今生落實,來生成就。

♦ 佛光山南屏別院.Facebook : https://reurl.cc/M6XqKn
♦ 佛光山南屏別院.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fgs.nanping/
♦ 佛光山南屏別院.Youtube : https://reurl.cc/V0Rk9N
♦ 佛光山南屏別院.官方Line帳號 : https://line.me/ti/p/~@lol2047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