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暑假作業】當數學題引爆家庭戰爭:從挫折、爆哭到找回親子連結的關鍵時刻!
暑假作業,每年都讓家長們「又愛又恨」!
懷抱著「按表操課」的美好想像,卻常常在開學前幾天陷入「煎熬」,情緒累積得「非常非常多」。
本集節目中,禺廷諮商心理師與才萱藥師將分享一個許多家庭都曾經歷的真實案例:
一場因四年級哥哥一道數學題引發的「家庭戰爭」。
面對孩子解題卡關,父母親們輪番上陣,用盡各種簡化、生活化的比喻,甚至拆解成「好細好簡單的小步驟」來解釋,卻仍無法讓孩子理解。
隨著時間流逝,父母的「迫切」心情和「凝重」神情讓氣氛越來越緊張,孩子壓力倍增,最終情緒崩潰,從「滿盈的委屈」演變為「爆哭」不止。
最令人心疼的是,連才四歲的妹妹也無辜受到波及,直言:「我以後不要學數學了!」
這場看似單純的作業輔導,為何會演變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節目中將深度剖析:
• 父母的「好意」如何變成壓力?
帶著「我這麼用心,你怎麼會不懂?」的期待,父母將自己的「框架與預設」套用在孩子身上,導致雙方的挫折感不斷疊加。
• 情緒如何阻礙思考?
當彼此的情緒(焦慮、委屈、憤怒)累積到極點時,反而會堵塞了思考的空間,讓原本困難的題目得以在「隔天迎刃而解」。
• 孩子說「不懂」是信任的開端!
孩子敢於指著某個區塊說「我就是不懂」是珍貴的信任表現,代表他相信說出來不會被責罵。
然而,父母如何回應這份脆弱,將是深化或破壞親子信任的關鍵。
• 培養自主性從生活細節做起
節目也分享了讓孩子自己決定髮型,或自己完成充滿成就感的作品,藉此讓孩子的自主與思考能力得以慢慢建立。
• 「迷茫」的學習空間不容錯過
父母急於「加速」或「快轉跳過」孩子面對困惑、不知所措的階段,可能會錯失孩子學習如何感受與觸碰內在的寶貴機會。
• 情緒流動是親子連結的基石
當親子共同經歷挫折與迷茫時,坦誠討論彼此感受,讓情感「流動」起來,不僅能深化信任,更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關鍵時刻。
這不只是一集討論暑假作業的節目,更是一場關於親子溝通、情緒理解與建立孩子內在力量的深刻對話。
邀請所有在輔導孩子時感到疲憊、挫折的父母一起來收聽
或許你會發現,真正的難題不是作業本身,而是我們在過程中忽略了彼此的心情與感受。
一起來探索及思考,如何讓親子關係在挑戰中更加緊密!
立翎心理諮商所
郭禺廷 諮商心理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7jd73i0mh901wz1ztmg9he/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