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麼讓台灣的街景如此「雜」?我們習慣批評招牌醜陋,但真的了解背後的脈絡嗎?
沿岸制作於 2023 年推出全新品牌「p.n.g.」,首檔展覽《招牌》探討台灣招牌文化。不同於傳統策展,「p.n.g.」由設計師陳彥安與社會學背景的張柏韋跨界合作,透過「無失真壓縮」的概念,將複雜的社會議題轉譯成大眾能理解的有趣內容。
他們重新定義台灣招牌不是「醜」而是「雜」,從歷史脈絡解析中華民國美學的形成背景,甚至發現台灣街頭充斥著「幽靈招牌」的現象。展覽現場完全由招牌師傅佈展,用最真實的材料與工法,讓觀眾感受招牌製作的細膩工藝。
「p.n.g.」不只是一次性展覽,更企圖透過設計介入法規制定,讓議題討論產生實質影響。他們相信設計師能成為知識研究者與大眾之間的橋樑,用策展說故事,讓人們在不經意間獲得新的認知與思考。
✦ 本集 𝕋𝕒𝕜𝕖𝕒𝕨𝕒𝕪 ✦
☑ 「p.n.g.」品牌名稱藏玄機:無失真壓縮如何對應議題轉譯?
☑ 設計師 × 社會學者跨界合作,兩個象限如何互補?
☑ 為什麼台灣招牌是「雜」而非「醜」?歷史脈絡重新解讀中華民國美學
☑ 幽靈招牌現象:台灣街頭隱藏的安全隱憂與責任歸屬問題
☑ 策展如何像編劇?從 300 項議題精煉成 30 項的轉譯過程
☑ 招牌師傅進駐展場:用最真實工法呈現台灣街頭美學
✦ 本集來賓✦
陳彥安|一位工業設計背景的創作者。取得荷蘭安荷分設計學院的社會設計碩士後於2020年返回台灣成立了沿岸制作,將設計、影像和策展結合,將田野研究與資訊轉化為具影響力的溝通工具。他的作品反映了對環境的細膩觀察和多角度的思維方式。同時於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擔任監事一職。
張柏韋|畢業於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創辦了台灣第一家訂閱式週花服務「一隅有花」,同時也是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畫創辦人,希望改造人人手中的教科書設計,經營「Preconception」、「Before Midnight」Podcast。希望透過對社會文化、哲學領域的研究找尋社會中更多元的可能性。
沿岸制作|「透過文化和敘事精煉創造力」一間以策略整合資源,以設計、影像、策展為手法的創意公司,透過設計能力將田調與研究資料轉譯為溝通工具,進而與大眾(市場)互動。沿岸是一個不斷在改變的場域、一條持續浮動的界線:沒有被限制的輪廓容納更多可能性。
p.n.g.|一個議題策展實驗室,結合設計與社會學觀察,轉譯台灣的多元面向。從生活中提煉議題,以「無失真壓縮」的觀點轉化資訊,透過展覽、產品、影像與行動,建立具批判性、易理解的文化敘事,啟發對當代社會的思考與對話。
✦ 新時代的品牌行動指南!2025 DesignBIZ 趨勢論壇,7 位國內外跨界領袖齊聚
➤ https://lurl.cc/9OQWiX
——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對此集的想法
➤ https://sdpodcast.pse.is/646sn8
聯絡我們
➤ sd@shoppingdesign.com.tw
Shopping Design 網站
➤ 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n6xlgfrzaou0874ej23ln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