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Log in
    Search
    Membership

EP.1 不想打架就不要吵架!

武聊:詹館長的功夫閒聊所

2025-09-0600:32:24

Available Platforms

Comment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eckc4kw03r801smh9s84xhr/comments

在這一集的訪談中,詹館長與學生展開了一場深刻的對話,從日常生活中的意外談起,逐步延伸到對力量的理解、對恐懼的認識,以及武術中最核心的精神——武德。這不僅僅是一場關於武術的談話,更是一次對人性、對抗、選擇與成長的探索。


重點亮點:

  • 為什麼真正的武德,其實是「明知能打卻選擇不打」?
  • 弱者的自覺是悲哀,還是蛻變的轉機?
  • 恐懼如何成為力量的起點,而不是退縮的理由?


🥋 0:00 — 從意外談起:危機與應對
許多人在危險來臨時會下意識退縮,但武術訓練能讓人多一種選擇——不只是逃避,而是判斷、應對,甚至保護自己與他人。

🪓 0:32 — 武器與訓練:熟悉才能真正掌握
武器對未經訓練的人來說,未必是優勢,反而可能成為拖累。
舉例來說,若拿著武士刀卻用揮棒球的方式出手,不僅無效,還可能自陷險境。這提醒我們:工具的效用來自於訓練與理解,而不是單純的持有。

🐅 0:50 — 恐懼:準備的象徵
探討「恐懼」。恐懼是與生俱來的,不可能完全克服。但它不是阻礙,而是準備的信號。
恐懼,正是提醒我們:該做好準備。

🐴 1:05 — 草食動物的力量與形意拳
草食動物並不代表沒有力量。像馬這樣的草食動物,一旦踢擊,甚至獅子老虎都難以承受。
形意拳的「形」不是模仿外表,而是取「意」——動物在捕食與被捕食之間的生存意識。

⚖️ 1:19 — 武德:力量與節制
武德的核心:來自於對力量後果的覺知,以及隨之而來的責任與節制。

🐑 1:24 — 弱者的自覺與轉機
若一個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弱者」,表示他已經理解強弱的概念,並有機會選擇改變。
真正的改變必須身心並進。只有心理安慰沒有用,只有身體鍛鍊也不夠。唯有身心一致,才能跳脫弱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