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從「魯國堯問題」——即為何缺乏一部**《中國語言學思想史》——開啟討論,並將焦點縮小到「音韻思想史」的缺位現象。作者指出,高本漢及其西方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典範,雖然為音韻學帶來科學化的進步,卻也導致研究視野的狹隘與單一**,過度偏重「語音史」的客觀化與「祛魅」傾向,而忽視了人文特色和「音韻思想史」的必要性。文中藉由陳寅恪與平田昌司的研究為例,展示了從文化與思想角度研究音韻現象的潛力,呼籲漢語音韻學應擺脫科學主義束縛,走向「返魅」,建立具備中國人文特色的音韻學,並透過跨領域連結重拾其學術魅力。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bdcnq710h8f01xx8mshgc1c/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