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Log in
    Search
    Membership

EP10「孩子吐了,媽媽爆氣?心理師與你一起同理與修復,從『情緒雷區』建立親密連結」

自由聯想

2025-09-1800:45:04

Available Platforms

Comments

親愛的家長們,
您是否也曾在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或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時,
感到內心焦躁、壓力爆棚,甚至忍不住想捏自己的大腿來壓抑怒氣呢?

本集節目,才萱媽媽真誠地分享了兩段讓許多父母心有戚戚焉的育兒故事,
以及她如何從中學習、成長,甚至修復親子關係的寶貴經驗。

首先,您會聽到當兒子在開學小考中,因誤背了暑假作業的英文單字範圍,導致考出「慘不忍睹」的成績,感到極度沮喪和挫折時,
才萱媽媽是如何放下原本想責罵的情緒,選擇同理孩子的失落,並引導他看到「沒念還能對一半」的亮點。

這不僅成功化解了一場親子情緒風暴,更讓孩子主動規劃補救措施,展現了情緒轉化的奇妙力量,讓媽媽連「捏大腿」的需要都消失了。

然而,育兒之路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節目接著分享了才萱媽媽面對小女兒漫長的用餐時間、愛吃不吃,甚至學會用「肚子痛」作為藉口的故事。
當女兒在餐桌上因壓力而嘔吐一地時,媽媽坦言當下情緒瞬間「爆氣」,完全接不住孩子的情緒,也無力處理自己的憤怒、擔憂與疲憊。

這段真實的餐桌風暴,相信許多家長都能感同身受——那一刻,內心充滿複雜的檢討、恐懼與對未來的擔憂。
但才萱媽媽在冷靜下來後,做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決定:向孩子道歉。

她回想起自己童年時,在幼稚園被老師「逼飯」的痛苦經歷,深怕女兒也會留下同樣的陰影。
透過真誠的溝通與情緒修復,不僅讓女兒理解媽媽的關心,也讓親子關係得以恢復,避免了孩子對吃飯產生負面聯想。

禺廷諮商心理師也從專業角度補充,討論了情緒教育和延宕滿足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建立明確且堅定的家庭規矩,來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

不僅提供了處理孩子情緒的實用方法,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每位父母在育兒路上的掙扎與學習。
它提醒我們,「情緒不是一件可怕或需要壓抑的事,你同時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邀請您一同來聆聽,在這些真實的故事中找到共鳴,學習如何與孩子一起度過每一個困難,讓親子關係在跌跌撞撞中變得更加緊密與健康。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7jd73i0mh901wz1ztmg9he/comments
立翎心理諮商所

郭禺廷 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