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過去一個禮拜,有兩個重要的事情,首先,美國聯準會總算啟動了今年以來的第一次降息,是對是錯,還是無奈我們怎麼解讀?另外,川普和莫迪撕破臉眾所皆知,莫迪也風塵僕僕去了天津參加上合會,然後呢?美國又來了,美印和好了?印度又該何去何從?
一,
9月17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降息1碼,但川普欽點的新任聯準會理事Stephen Miran投下唯一反對票,主張降息2碼。
聯準會主席鮑爾於記者會上指出,美國經濟風險平衡已改變,就業面臨惡化風險,同時通膨仍處於高位,他表示:「某種程度上,可以把這次看作是一次風險管理降息。」這句話令道瓊盤中 500 點升幅聞訊蒸發,尾盤漲幅有些許回升。
從會後聲明了解,Fed 對就業與通膨的的評估都已經有改變,也就是從抑制通膨轉為支持就業,並以此作為降息 1 碼的理由,而根據「點陣圖」顯示,多數決策官員預測今年至少再降 2 碼,代表今年降息預估擴大至 3 碼。我們應該怎麼解讀?
二,
9月16日,美國與印度在印度新德里舉行了新一輪貿易談判,雙方都說協商是「正面」的,目前正努力解決雙邊因為川普上月對印度加徵了高達50%關稅造就的緊張關係。
事實上,印度貿易部1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關稅措施已對雙邊貿易產生衝擊,8月印度對美出口額降至68.6億美元,較7月的80億美元明顯下滑。市場分析認為,隨著高關稅持續發酵,9月數據可能出現更大跌幅,為後續談判增添變數。而印度股市也在開始走下神壇,原因之一或許是它正從「中國加一」變成「美國減一」。
野村證券分析顯示,今年6月底有60%的新興市場基金減少印度持股,7月底這個比率上升到71%。這些投資者正將資金從印度轉移到台灣、中港和韓國。美國銀行BOA今年8月調查,「印度已從基金經理人眼中的亞洲首選,變成了最不看好的市場」。
不管我們喜歡與否,地緣政治緊張正在影響著全球經濟版圖,印度、巴西和歐洲等強大盟友正在被邊緣化。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對美國造成實實在在的損害。關稅戰正在使美國與一些國家的貿易陷入癱瘓,針對移民的行動正在使美國失去使其得以偉大的那個因素,即人才。其中的印度,增長依賴的是三個方面,大規模的能源、出口市場以及獲得前沿技術的途徑。現在的印度正在十字路口上面臨艱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