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Log in
    Search
    Membership

EP211|珞亦教你養成「真的嗎」查證心法!面對AI、TikTok、陰謀論不心慌!專訪劉珞亦(法律白話文社群總監)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

2025-09-3001:05:58

Available Platforms

Comments

🏆 2025 第五屆青年查證挑戰賽 🏆等你來報名:https://pse.is/84udel

00:00📌「大家都這麼講,一定有問題」小心!陰謀論趁虛而入
11:25📌如何經營讀者?跟話題不夠看,跟著「社群平台」才是強項!
16:56📌當AI也能生成Podcast 劉珞亦:我有植髮故事,它沒有!
22:03📌媒體AI組合拳:前端議題整理、後端潤稿校字
29:36 📌AI幻覺生成憲法,只能靠「純人工查核」+「120 分謹慎」
35:26 📌對「網紅」標籤的複雜心情:傳遞法律是目的,知名度只是副產品
41:17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界線模糊,社群平台責任日增
42:32 📌法白為何要做TikTok?背後跟陰謀論有關?
53:24📌不同社群「客製化包裝」,用0.25秒抓住受眾
58:46📌從法白跨足公共電視主持,如何兼顧娛樂與議題、推廣媒體平權價值
1:02:30📌呼籲聽眾養成「真的嗎?」習慣、練習動手查
1:03:45📌愛問愛答:如何用AI強化素養?

在資訊爆炸、AI快速進化的時代,知識如何轉譯得快又正確,同時又能引發他人的共鳴呢?法律白話文運動社群總監劉珞亦分享他如何帶領團隊跨足臉書、Instagram、Podcast、短影音,成為知識轉譯的先行者。

他指出,法律必須保持抽象才能涵蓋各種情境,卻也需要以白話讓大眾理解。面對AI能自動翻譯判決、生成摘要的挑戰,他強調「AI有答案,但不會問問題」,人類仍須負責提出關鍵提問與最終查核。他也分享一次因AI生成法條出錯的經驗,提醒「120分謹慎」的重要。

談到「網紅」標籤,劉坦言傳遞法律知識才是目的,知名度只是副產品。他觀察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信任界線逐漸模糊,社群平台責任更形重大,並呼籲面對抖音等爭議時,更需養成「真的嗎?」的查證習慣,主動運用事實查核平台,才能在陰謀論橫流的環境中守護資訊真實。請收聽《新聞真假掰》,假新聞ByeBye!

🎵本周來賓點播:楊乃文〈說不出口〉

來 賓|
劉珞亦(法律白話文社群總監)

主持人|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

節目團隊︱
黃兆徽、邱家宜、張育騰、蔡東棧

📻每周日17:05-18:00與您空中相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https://gov.tw/mbF

💌 歡迎捐款,支持我們一起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https://tfctw.pse.is/84fj8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