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Log in
    Search
    Membership

談判的目的,是要「創造最大價值」;在不同情境,彼此的價值認定都不一樣 | 改變談判賽局 | 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58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2025-11-0600:20:20

Available Platforms

Comments

這集《天下文化 Podcast》中,主持人郝旭烈(郝哥)介紹談判學大師 麥斯・貝澤曼 的著作《改變談判賽局》。

傳統談判常被誤解為「我贏你輸」或「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但貝澤曼在書中強調,真正高明的談判不是為了爭奪固定利益,而是為了「共創價值」。換句話說,談判的關鍵不是在於如何分配現有的一塊餅,而是要如何把餅做大,讓雙方都能贏。

郝哥將書中的內容整理為三個核心目標:在乎情境、關心策略、創造價值。

一、在乎情境:因地制宜,理解差異
談判不是千篇一律的行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與環境,因此不能用同一種談判方式應對所有情境。貝澤曼指出,談判的「情境差異」主要來自六個面向:文化、政治、經濟、人際關係、溝通模式與對方行為。

郝哥舉例說,不同公司甚至家庭都有自己的文化,像有些家庭重視禮節,每天早晚都要問候;如果夫妻雙方的家庭文化不同,就容易因為小事產生衝突。政治立場與經濟條件也是如此,立場不同並非對錯問題,而是價值觀差異。當一方用自己的標準硬套到別人身上,就會造成僵局。經濟條件更是如此,「貧窮限制想像」這句話提醒我們,若不理解對方的現實處境,就無法建立互信。

「在乎情境」的核心是同理心:先理解對方的立場與限制,再決定策略,才能避免談判陷入對立。

二、關心策略:懂得「因勢利導」
在策略上,貝澤曼將常見的談判模式分成兩種:極端錨點與五五對分。
「極端錨點」是指一方以極具優勢的條件開價,意圖主導整個談判。這種策略只有在你擁有強大籌碼時才可能奏效,否則就是「雷聲大雨點小」。

另一種是「五五對分」,即看似公平的折衷方案。譬如買車時買賣雙方只差600元,各退一步,皆大歡喜;但若是在賣房時,出價差距太大,所謂「中間價」就成了假公平,無法被接受。

這說明:談判的公平不是數字上的平均,而是雙方都覺得自己的價值被尊重。

三、創造價值:改變賽局,從分配到共創
這是全書最重要的觀念。貝澤曼強調,談判不該侷限於「如何分這一塊餅」,而是要思考「有沒有機會一起做出更大的餅」。

談判不是一場輸贏遊戲,而是一場「長期的合作賽局」。如果只想一次性壓倒對方,未來關係就會中斷;唯有雙方都感受到價值,合作才能持續。

真正的高手,會在談判中尋找讓雙方都能成長、都能受益的空間。

當我們不再侷限於「我贏你輸」的框架,而能從合作的角度重新定義談判,就能真正「改變賽局」,開啟無限的共贏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