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Log in
    Search
    Membership

賴芳玉聊法│孩子被同學用IG惡搞、兩週不敢上學!爸媽「這樣做」,才是真的在幫忙!│賴芳玉律師 ft.柯萱如 律師/諮商心理師

賴芳玉聊法

2025-10-2900:16:46

Available Platforms

Comments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bbd-law.firstory.io/join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avea841ua001vb7gstemz5/comments
👂 開場情境
一位單親媽媽來信:孩子因為沒進群被排擠,同學私做貼圖、匿名限動嘲弄,結果孩子開始拒學、怕人群。學校說「只是玩笑」;啟動程序後「無法證明」,一切刪文了事,但孩子的害怕沒消失。

🧭 柯萱如給父母的「第一現場」SOP
1️⃣ 先停一下:不急著教育/出征/下指令。
2️⃣ 問兩句:
 •「你現在最需要我做什麼?」
 •「你最擔心的是什麼?」
3️⃣ 陪同討論:一起盤點可行步驟(而不是替孩子全包辦)。
4️⃣ 安頓自己:父母的焦慮要先被看見、被安放,才有空間接住孩子。必要時父母也可諮商。
5️⃣ 剛剛好擁抱:不抱太緊會窒息、不抱太鬆沒感覺——維持夥伴關係。

🧒 為什麼孩子常不願意跟父母說?
🔹 怕被責怪:「怎麼不會保護自己?」
🔹 怕父母過度反應、衝去學校讓自己丟臉
🔹 不想讓父母失望,想「自己處理」證明長大

⚖️ 什麼叫「校園霸凌」?
✅ 主體:師對生、或生對生,一人或多人都可能
✅ 手段:言語、關係排擠、網路、戲弄、騷擾等
✅ 特色:持續性+造成敵意/不友善環境
✅ 結果:已影響身心、學習、作息等(不一定要見血)

🧩 家長可行動清單(法律+實務)
▪️ 蒐證:截圖、保留連結與原檔、記錄發生時間線與目擊者
▪️ 通報:向學校啟動程序;必要時向教育局或相關單位反映
▪️ 就醫紀錄:身心不適就醫,留存診療證明(作為影響事證)
▪️ 校內協作:與導師、輔導室、學務端設定具體追蹤節點(例如兩週回顧)
▪️ 外部支援:法律/心理資源雙軌並行,讓孩子「被看見也被保護」

💬 賴芳玉提醒
「父母想當英雄很自然,但先穩住自己,才抱得住孩子。一起走,才走得長。」

📌 你也遇到類似困擾嗎?在留言告訴我們,下一集想把你最需要的答案說清楚。

#校園霸凌 #網路霸凌 #家長SOP #蒐證要點 #心理支持 #法律與心理都要有 #賴芳玉聊法 #柯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