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南人 (Penan)人民的身份、起源與文化
本南人 (Penan)源自沙撈越(Sarawak)的巴拉姆(Baram)地區,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
- 地理與歷史: 在這個地區,本南人和Temedo(犀牛)以及其他動物共同生活,在他們之前,該地區沒有其他民族或政府存在。
- 生活方式: 他們是沙撈越唯一真正的游牧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後的狩獵採集者之一。他們的家園位於熱帶雨林冠層之下,深入沙撈越的原始叢林之中。直到今天,他們仍使用吹箭在雨林中漫遊,獵捕野豬和鹿。
- 宗教轉變: 以前,本南人崇拜一位至高無上的神祇,名為 Bungan。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本南人放棄游牧生活方式而選擇居住在長屋定居點,轉信基督教的人數也在增加。
- 土地與生存觀: 森林是他們的家園,也是他們幾千年來的朋友。他們認為土地是上帝賜予的,是祖先在千年前的禮物。他們的權利和土地是他們的一部分,不容被奪走。
- 傳統知識: 他們對森林的保護、管理和養護有著深刻且先存的理解。他們知道如何以可持續的方式管理和收穫森林資源。他們堅信,政府或任何外部機構不需要教導原住民,相反,政府和外人應該向本南人和其他原住民學習。
二、 生存危機與威脅
本南人人民的生存正面臨因大規模伐木和缺乏法律承認而帶來的巨大威脅:
1. 森林破壞與污染
- 伐木規模: 沙撈越的伐木活動正在破壞僅存的原始森林,宛如進入「屠宰場」(slaughter house)。在過去的六個月中,伐木公司的開採速度增加了一倍。
- 全球背景: 馬來西亞的森林砍伐率是全球最高的。1983年,馬來西亞佔全球熱帶原木出口的58%,其中超過90%運往日本、台灣和韓國。
- 驚人速度: 每天每分鐘有三英畝的森林被砍伐。馬來西亞半島的原始森林迅速枯竭,導致伐木業的焦點日益轉向沙撈越。
- 法律不公: 州政府制定了現代法律,這些法律與當地的adat(原住民習俗法)相牴觸。這些新法律不承認本南人人民對巴拉姆地區土地和森林的權利,儘管這些權利已經存在了數千年。
- 後果: 忽視了他們的祖傳權利,政府頒發許可證給木材公司進行伐木,也允許種植公司開闢大片土地種植油棕,從而破壞了森林並污染了河流。
- 生命線被切斷: 森林遭到破壞,導致本南人經歷了從未有過的飢餓、疾病和其他社會問題。河流的水源因淤泥而受到污染,影響了果樹,也使他們賴以生存的動物逃離。
2. 本南人的絕望
在給朋友和支持者的信中,本南人表達了巨大的痛苦和絕望:
- 心碎的感受: 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悲傷和沉重。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他們將不再有希望。
- 無助的比喻: 他們感覺自己「就像一條在乾涸的溪流中等待死亡的魚」,同時又盼望著降雨。
- 憤怒與無力: 他們對那些破壞土地的人充滿了痛苦、苦澀和憤怒,但卻無力反抗。
- 尋求援助: 他們希望全世界的人知道他們正在尋求援助,以阻止這場邪惡。
三、 本南人的反抗與行動
為了捍衛祖傳的權利,本南人採取了強硬的抵抗行動:
- 領導層的決心: 儘管面臨被逮捕和監禁的風險,他們的領袖和數百名族人都願意面對這些後果,以保護他們對祖傳土地的權利。
- 早期封鎖(1980年代): 在1980年代,本南人領袖開始組織社區,並採取更有力的行動,在巴拉姆和林夢地區的伐木道路上架設了 25個路障。
- 政府的鎮壓: 州議會宣布封鎖伐木道路是非法罪行,可處以兩年監禁(無需審判)和6000令吉罰款。
- 持續的抵抗:
- 一個木製路障曾持續了七個月才被拆除。
- 為了避免對原住民習俗權利(NCR)的進一步侵犯,本南人在上林夢(Upper Limbang)的第五區本南人習俗土地上設立了新的路障。
- 在國際壓力下,仍有27名本南人人因設置路障被捕,且法庭審判因官員的拖延而進展緩慢。
- 到1989年,他們設置了17個額外的路障,導致 222名 本南人被捕。
- 長期鬥爭: 從1980年代到2000年代初,數千名烏魯巴拉姆(Ulu Baram)地區的本南人社區和其他原住民團體沿著伐木道路設置了象徵性的路障。這是與沙撈越政府和伐木公司對話失敗後,保護他們對土地和森林的習俗權利所採取的最後手段。
- 結果: 儘管有 500名族人被逮捕和監禁並面臨各種審判,但他們對土地的習俗權利仍未得到承認,不可持續的伐木仍在進行。
四、 本南人英雄 Kelesau Naan 的故事
Kelesau Naan 是本南人人民的英雄領袖,因其自1980年代以來反對伐木活動而受到所有社區的尊敬。
1. 反抗行動與被捕
- 第一次監禁: 1989年,他因參與設置路障而被捕,並在沙撈越美里(Miri)監禁了一個月。
- 1991年封鎖: 1991年,Kelesau Naan與其他本南人社區領袖在朗阿晶(Long Ajeng)村莊附近的上瑟加河(upper Segah river)設立了另一個路障,持續了九個月。這個路障後來被政府利用「進行國民身份證登記」的詭計而拆除,當時無人被捕。
- 1993年鎮壓: 1993年,Kelesau Naan在烏魯巴拉姆(Upper Baram)地區的巴塞巴特(Ba Sebateu)領導了另一個路障。八個月後,Samling伐木公司動用警察、警察野戰部隊(Police Field Force)和聯邦後備部隊(FRU)對付人民,拆除了路障。
- 警方使用了催淚瓦斯驅散人群。
- 事件導致 11名本南人男子被捕,多人受傷,包括一名小男孩,他一年後的死亡被懷疑與吸入催淚瓦斯有關。
- 1997年對抗: 1997年,他帶領本南人領袖們到巴塞吉塔(Ba Segita)與Merawa Timber公司(Samling的分包商)進行談判,要求停止在朗克榮(Long Kerong)地區的伐木。
- Samling公司召來警察和警察野戰部隊。
- 警察向空中鳴槍試圖嚇走社區成員,並逮捕了四名本南人。
- 最終,由於本南人的反抗和鬥爭,該公司停止了伐木作業。
2. 法律鬥爭與環境保護項目
- 法庭案件: 1998年,Kelesau Naan、Jawa Nyipa、Bilong Oyau和Pelutan Tiun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推翻 Abdul Taib 給予 Samling 公司的特許權(案件編號:22-46-98)。
- 此案自1998年以來一直在法院懸而未決。
- 後續有鄰近的Kenyah族人加入訴訟,聲稱擁有同一片土地,進一步拖延了審判。
- 民事法院裁定,該訴訟必須先由原住民習俗法庭審理,然後才能在美里高等法院挑戰Samling的特許權。
- 馬來西亞木材認證委員會(MTCC)拒絕承認這些NCR權利主張構成了任何法律衝突。
- FOMISS項目抗議: 1995年,德國和馬來西亞政府在烏魯巴拉姆(Ulu Baram)發起了一個名為 FOMISS 的可持續森林管理試點項目。該項目使用了 Samling 公司的特許區域(原始雨林)。由於本南人民的強烈抗議和運動,這個項目最終停止了。
- 成功: Kelesau Naan 成功阻止了伐木業侵佔朗克榮的原住民習俗地。
3. Kelesau Naan 的失蹤與死亡
- 失蹤: Kelesau Naan 在80歲時於2007年10月23日失蹤。他告訴妻子 Uding Lidem,他要去檢查在 Sungai Segita 河邊設置的捕獸陷阱,該地點距離朗克榮長屋約有兩小時的步行路程。
- 搜查: 他的妻子等到第二天未歸後通知了村莊。村民們立即開始搜查,甚至使用了獵犬,但未能找到 Kelesau。
- 發現遺骸: 2007年12月17日,村民們在 Sungai Segita 附近發現了疑似 Kelesau 的頭骨和腿骨、肋骨和手骨。
- 謀殺懷疑: 他的家人和許多朗克榮村民堅信這些骨頭屬於 Kelesau,並且他因直言不諱地反對伐木而被謀殺。
- 警方的態度: Kelesau 的兒子 Nick Kelesau 向 Marudi 警方報案,但他哀嘆警方認為他父親被謀殺的可能性並不高。Nick指出,失蹤後進行的長達一周的搜查,覆蓋了後來發現遺骸的同一個地點。
- 動機推測: Nick 質疑道,如果他的父親不是被帶走和殺害,而是自然死亡或遭遇野獸,為什麼在早先的搜查中沒有發現他的遺骸? 另一個可能性是他的死源於反伐木抵抗引發的部族間分歧。朗克榮村莊(Kelesau 站在前線)認為,如果他們向伐木者屈服,他們將失去最多,因為該地區通往 Sela’an Suling 永久林地(PFE)特許區內最後一片未被砍伐的區域。
五、 遺產與承諾
Kelesau Naan 的逝世標誌著一位本南人英雄的離去。
- 集體記憶: 各界原住民都將 Kelesau Naan 的逝世視為沉重的個人損失。他是一位自由鬥士,讓本南人人民感到驕傲,並支持他們保護婆羅洲最後一片雨林的呼聲。
- 誓言:本南人承諾堅守他們的誓言,永遠不會放棄戰鬥,為 Kelesau Naan 和他們的下一代而戰。
- 和平公園:在這位英雄去世後,該地區現在被18個烏魯巴拉姆的本南人村莊劃為本南人和平公園。
人類總是擅長破壞森林、河流和動物,但他們無法創造它們。本南人的「博物館是洞穴、山脈和河流」,他們的歷史存在於動物、西谷米和傳統醫學中。他們發誓將永遠不會將他們的權利拱手讓給那些輕易忘記承諾的人。
總體而言,本南人的故事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書,講述了他們古老的生存方式如何與現代全球資本主義(伐木業)發生衝突。他們的抵抗行動,雖然在法律和武力上處於弱勢,但反映了他們為保護他們視為生命和文化的雨林所做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和巨大的犧牲,他們的英雄 Kelesau Naan 成為了這場鬥爭的永久象徵。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3wycxc1h3j01w16c9o0ueb/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