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Log in
    Search
    Membership

《有錢到老後》退休前最該懂的三桶金與 4%法則|書房憲場Podcast EP63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2025-11-1900:23:38

Available Platforms

Comments

這一集天下文化《書房憲場》,主持人謝文憲(憲哥)邀請作家兼理財教練嫺人老師,深入對談她的新書《有錢到老後》,帶領聽眾思考「如何讓錢成為幸福的助力,而不是負擔」。

節目從憲哥的個人反思開場──57歲的他,開始盤點人生下半場的財務與家人安排。他坦言,大部分財產都放在房地產,手上現金與股票比例不高,最擔心的是「留給孩子的遺產,究竟是祝福還是詛咒?」這個問題,也正是嫺人老師寫書的初衷。

嫺人老師分享自己49歲時的職涯轉折。原本在外商金融界工作,卻因公司併入本土集團被調職邊緣單位,最終決定離開職場。她將這場「中年危機」視為重啟人生的契機,從金融主管轉型為理財教練,並重新思考「金錢與生活的平衡」。她說,中年後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賺更多,而是學會調整心態,讓資產能支撐想要的人生。

節目中,嫺人老師介紹書中最核心的「三桶金法則」將退休金分成三部分:短期生活金用於日常支出,中期緩衝金配置在穩健型資產,長期增值金則投入股票或ETF。這樣的規劃能在市場波動中維持穩定,不致因一時恐慌賣出資產。

她也進一步說明「4%法則」:若退休後資產約六成股票、四成債券,每年提領不超過4%,通常能支撐長期生活。這個比例不是追求報酬率,而是設立安全提領線,讓退休金不致枯竭。

在理財態度上,嫺人老師提醒50歲以上的族群要積極學習投資工具,至少要了解自己手上有哪些資產、風險在哪裡,並與家人保持開放溝通。她認為,透明的財務管理不僅能讓家人有安全感,更是一種成熟與負責的表現。

節目最後,嫺人老師強調:「理財不是為了省錢,而是讓生活更有品質。」

她也分享自己退休後的小確幸生活,每週搭火車小旅行、讀書、吹冷氣、看風景,用最平凡的方式讓日子變得豐盈。她鼓勵聽眾,中年以後不要過度節省,也不要把一切都留給孩子,懂得適度享受、善用金錢,才是對自己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