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趨勢家 KK《絕佳的人生建議》:如果不偶爾摔倒,你只是在滑行


2025 年可以說是 AI Agent 的元年,年初開始各大科技公司 OpenAI、Perplexity、Google 紛紛投入 Agent 技術的開發,開啟了第一場 Agent 大戰。

其中,最先展開競爭的是研究助理型 Agent ,各家都推出自己的 Deep Research。

不僅有 OpenAI 推出月費 200 美元提供 Pro 用戶,每月查詢次數 120 次的 Deep Research,也有 Google Gemini 的 Deep Research。它會根據用戶的研究需求、擬定研究大綱,開始瀏覽數十個和主題相關的網站後,撰寫出一份和用戶需求相關的報告。

除了 Deep Research,期待今年可以看到更多關於軟體操作型 Agent、排程管理型 Agent 等來完成更多複雜、更完整任務的 AI Agent 應用出現。

一般我們使用到的 AI,像是 ChatGPT、Claude 等主要都是靠著下 Prompt 來執行任務。而 AI Agent 可以根據你的習慣和需求,來自動完成任務,甚至能自主決策解決複雜問題。

最近資深 AI 產品經理、《為什麼你不懂 AI?》作者 Vincent 開設了「AI Agent 全攻略」線上課程,將帶你深入掌握 AI Agent 的運作機制。

課程不僅教你高效 Prompt 設計技巧,讓 AI 輸出品質更穩定。之中也會教你如何整合強大的 Make 平台與 Dify 系統,實現真正的工作流自動化。

這堂課也會讓你在六大領域,包含客服、行銷、生產力、數據分析等領域進行 AI Agent 的實戰應用中,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從此不再為繁瑣工作煩惱,專注在真正重要的決策與創意上。

過去 Vincent 的線上課程已有 3000 多人學習。擁有 15 年創業與產品經理經驗,將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帶你快速掌握 AI Agent 的實戰技巧。

課程結束後,你將理解 AI 大型語言模型原理,掌握精準 Prompt 工程技巧,能設計自動化工作流,並獨立搭建各類 AI Agent。這不只是理論,而是可以應用到工作中的實用技能。

對這門《AI Agent 全攻略|打造效率與創造力的智能系統》線上課程有興趣的話,歡迎透過專屬優惠碼輸入「VKAI600」,可以再折 600,相關資訊,我會放在資訊欄,再進一步了解更多!

👉結帳輸入「VKAI600」再折 600 元

🔎課程介紹:https://www.pressplay.cc/link/s/FFE4B0B7

image not found

Hi 我是 VK~

一直都蠻想再寫 Naval Ravikant 和《納瓦爾寶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想法和共鳴可以再加入。但一年多前寫過了,想說再寫讀者可能會覺得有點膩(或我是不是沒有新梗了)。直到上週看到 Vincent 分享科技趨勢家 Kevin Kelly 幾年前寫的書《Excellent Advice for Living》(目前沒有繁中版,先讓我稱它絕佳的人生建議)。

想起之前也看過這本書,之中有些格言和整理 Angelist 創辦人、天使投資人 Naval Ravikant 想法的《納瓦爾寶典》有異曲同工之妙。有的想法會讓人會心一笑,有的則會讓人細細品味。

在這期內容中我們會來介紹《Excellent Advice for Living》這本書在說些什麼?它和《納瓦爾寶典》間的共同點與相異之處?以及從中可以獲得的想法?

在這期會談到這些內容:

  • 關於持續:尋找無限遊戲、繼續把遊戲玩下去

  • 關於好奇:記得變得有趣

  • 關於犯蠢:避免犯蠢也是一種贏的策略🔒

  • 關於人際:每個人都很害羞,大膽邀請他們🔒

  • 關於信任:判斷一個人能否信任:選擇正直🔒

  • 關於失敗:如果你不偶爾摔倒,你只是在滑行🔒

  • 結語: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KK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Kevin Kelly (又稱 KK)可以說是科技趨勢大師,他是《Wired》雜誌創辦人、第一任主編,同時也具備多重身分,像是作家、攝影家、數位文化領域的學者。會和科技趨勢有些連結和他過去出過的書有關,像是《必然:掌握形塑未來30年的12科技大趨力》《釋控:從中央思想到群體思維,看懂科技的生物趨勢》等多聚焦在科技趨勢和觀察上。

KK 比較知名的就是在 1993 年,全球資訊網(WWW)剛剛起步,網際網路正式推向全球。而他便隔年就預言網路世代接下來 30 年,甚至 50 年的發展。除此之外,還有「1000 個真正的粉絲」(1000 True Fans)的理論,他認為創作者不需要成為主流明星或擁有數百萬粉絲才能維持生計,一個創作者能夠獲得約 1000 名真粉絲(true fans),這些人願意購買創作者提供的幾乎任何東西就足以讓創作者獲得可持續的收入。

KK 真的很喜歡寫作,除了寫書之外,也有自己的部落格和電子報。這份電子報《Recomendo》是他五年前開始的專案,他每周都會提供 6 個工具、網站和內容等的推薦。不難感覺他的寫作主題非常廣泛。

會有這本《Excellent Advice For Living》一書的出現,都源自他對孩子們的愛與傳承。KK 在 68 歲生日時,決定為已成年的小孩寫下 68 條人生建議。這些建議是那些他希望自己年輕時就可以知道的事。從那時開始,這變成 KK 某種每年生日的慣例。當他越寫也發現自己想講的事很多,最終寫下 450 條人生建議都集結到了這本書中。(他最近有一篇內容是在談旅行的建議

《Excellent Advice For Living》獨特的地方在於全部都是短句構成,最多大概就五六行的內容。沒有更進一步的解釋,這反而留下了空白可以讓人帶入自身的經驗。

如同 KK 所說:「我主要是在傳遞古老的智慧。我提供的是從他人那裡聽到的建議,或者是從過去傳下來的永恆知識,或者是與我自身經歷相符的現代格言...我把這些條目視為種子,因為每一條都可以輕易地擴展成一篇長文。事實上,我寫作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將這些重要的教訓壓縮成盡可能簡潔且可轉發的形式。」

他有個很重要的提醒:「如果你發現這些格言與你的經歷相符,請與比你年輕的人分享。」這也會今天這期的架構,我們會挑出幾個和主題相關的格言,連結《納瓦爾寶典》的內容,以及我的想法來進一步討論。

image not found

Kevin Kelly

1. 關於持續:尋找無限遊戲、繼續把遊戲玩下去

要抱持著長期思維、玩無限賽局可能是個老生常談。在許多過去我們介紹過的科技公司、新創團隊的故事中,都能看見體現長期思維的方法。但有趣的是,每個人的解釋角度都不太一樣,Naval Ravikant 喜歡從投資和商業的視角中看到玩無限賽局、重複賽局的好處;KK 則更擅長從創作和生活來解釋長期賽局帶來的複利效果。

在《Excellent Advice for Living》中,KK 寫了幾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建議:

「有限遊戲的目的是贏或輸。無限遊戲的目的是讓遊戲繼續下去。尋找無限遊戲,因為它們會產生無限的回報」

「我們傾向於高估一天能做的事,低估十年能達成的成就。如果給自己十年時間,奇蹟般的事情可以實現。長期遊戲會累積小收益,最終能夠克服甚至是大錯誤。」

「大多數的一夜成名 — 實際上,任何重大的成功 — 至少需要 5 年時間。」

只要提到有限賽局/無限賽局的概念,都不會繞開 1986 年紐約大學宗教歷史和文學教授 James P. Carse 的經典小書《有限與無限的遊戲》(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 a vision of life as play and possibility)。

Carse 提出兩種遊戲的類型:

  1. 有限賽局:有限賽局的終極目標是為了贏。只有當有人贏了,有限賽局就會結束。它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結局和開始。在遊戲中的每一步都是為了贏,無法贏得勝利的事都不會是遊戲的一部分。一般的運動競賽都屬於這類型。

  2. 無限賽局:無限賽局的終極目標是為了繼續玩。無限賽局沒有明確的規則、自然也就沒有輸贏的問題。常見的無限賽局有閱讀、學習、運動,或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連結等。無限賽局每玩一次都消除邊界,它也為玩家打開一個新的時間視野。

看到這你可能會想,我也知道要選無限賽局,但有時就是無法實踐,難以堅持下去。無法持續也就不容易看見長期行動帶來的複利效應,這時 KK 又說了幾句和習慣有關的建議:

「習慣比靈感更可靠。透過養成習慣來取得進步。不要專注於健身,而是專注於成為從不錯過運動的那種人。」

「習慣的目的是將某個行動從自我談判中移除。你不再花費精力決定是否去做。你只需要去做。好的習慣可以從說真話到使用牙線等。」

看到這兩段話對於習慣的想法,有種哇,KK 真的不愧是長期寫作者有夠一針見血:「習慣比靈感更可靠」。這點也是我在第一年寫電子報(當時還叫《Vicky's Newsletter》)的時期最重要的體悟。那時候給自己的目標是:每週更新一封電子報,並且持續一年。看了這句話後,給我的想法是成為一個持續寫作的人。會開始這計畫的原因很單純,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好好堅持寫作一年,之中都會有偷懶不寫的時刻。

在這一年中,不容易的地方大概是如何在沒有靈感的狀態下持續更新。之中一定會有一閃而過的靈感變成題目,但不算太多。通常還是要刻意地騰出一段時間閱讀那些可能感興趣的內容、不斷問問題,才會有想寫的東西,也就是維持輸入和輸出的習慣。

有想法的時候就把它寫下來,通常有想法到真正變成一個能寫的題目都會隔一陣子。舉這期主題為例,這陣子都有想再重新寫《納瓦爾寶典》,但一直沒有找到好的切角,直到看到 Vincent 的貼文讓我想到在一兩年前看過《Excellent Advice for Living》,把兩者結合討論,我想新增的部分也是個方法。到了今年有個挑戰或新習慣,希望可以在過往談過的內容、新內容中找到連結。

KK 很強調把長期思維、無限賽局的想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做一點點,長期下來的累積很可觀,最終也能獲得非線性的回報。就像他說的:「要做好一件事,就去做。要做得很棒,就重做,重做,再重做。製作精品的秘密在於重新製作。」(是說說真話同時又不得罪人真是不容易,還在學)

這點 Angelist 創辦人、天使投資人 Naval Ravikant 在他最有名的推文〈How to get rich(without geting lucky)〉裡也提過類似想法:「玩重複賽局,而不是單次賽局,生命中所有回報,無論財富、關係或知識都來自複利。

Naval 認為可以創造財富(不單只賺錢)的三個關鍵:

  • 獨特知識:不容易學會的知識技能

  • 當責:勇於承擔責任、用自己的名字冒商業的風險

  • 槓桿:可以是需要取得許可的資本、人力;或是不需要取得許可的軟體、媒體。

善用獨特知識、創造槓桿,並且承擔責任,就能讓人持續地玩重複賽局。

小時候只要努力往前跑、挑別人沒有防守的地方進攻,或是努力多讀點書,很容易可以取得還不錯的成績。但長大後才知道,遊戲很複雜,不是比對方快就會贏、不是聰明就會贏,而是要看誰可以持續玩下去。

就像最近正在看 LEGO 樂高的故事,才發現原來它取自丹麥語 "leg godt" 的縮寫,意思是「好好玩吧!」,這或許也是無限賽局的真諦:好好玩吧!

在無限賽局裡,多數時候都是單人模式。偶爾要克服無聊、克服孤獨,才能一直玩下去,找到有興趣也做得好的事。遊戲外會有些喜歡、給予善意的人,同樣也會有看衰、攻擊你的人。

但有種類型的人很特別,我稱之為「時光膠囊」。他們會記住過去某時刻的你,會在未來不經意的某個時刻出現,提醒你一直都在這場無限賽局中。在我剛開始全職做電子報和 Podcast 時,有位在幾年前職涯迷茫時認識的朋友,再隔了幾年後她還記得當時我們的對話,她說:「我有聽妳的 Podcast,很開心妳有堅持繼續做我擅長且喜歡的事」。當下看著這段文字到現在寫到這,都覺得有股暖流阿~

至於什麼才是持續玩無限賽局的燃料?這答案或許是好奇心、特定知識。

image not found

Naval Ravikant

2. 關於好奇:記得變得有趣

通常在討論人會不會被 AI 取代等話題時,最後總會出現一個常見的答案:培養好奇心。具體來說該如何做,可能有點抽象、難以形容。關於好奇或學習的這主題,KK 喜歡從熱情和提問的角度來談,Naval Ravikant 則會從閱讀培養好奇的角度切入。

KK 提到幾個好奇心的關鍵:設下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不要怕問笨問題,以及保持熱情。他強調,「一個值得追求的年度目標是,學習某一主題足夠深入,到讓你無法相信一年前的自己是如此的無知」「不要害怕問一個聽起來很愚蠢的問題,因為 99% 的時間其他人都在想同一個問題,只是太尷尬而不敢問。

最有共鳴的地方是,他說「保持熱情相當於提高 25 點智商」。如果說以個人角度來談,我會認為這想法更接近之前提過的好奇心傳染,我們可能會從其他電子報/書的作者、Podcast 主持人身上聽到那些我們不知道原來自己有興趣的事,除了會有獲得新知的新鮮感,同時也會被他們的好奇心傳染到。這也會讓我想要把這份好奇心繼續傳下去。

付費內容接續提到了:

  • 關於犯蠢:避免犯蠢也是一種贏的策略🔒

  • 關於人際:每個人都很害羞,大膽邀請他們🔒

  • 關於信任:判斷一個人能否信任:選擇正直🔒

  • 關於失敗:如果你不偶爾摔倒,你只是在滑行🔒

  • 結語: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

想知道更多,歡迎現在以 1880 元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一個月可以收到 4 篇文章,也能解鎖過往內容,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科技產業故事!

《VK科技閱讀時間》也有 Podcast喔!今天就把 Podcast 追蹤起來,我們週三中午更新最新一集。

不同於電子報,在 Podcast 中會分享更多關於科技公司、新創團隊的背後故事,還有寫這期電子報的幕後花絮。

歡迎收聽最新一集:EP099. 寄生社群、盜版內容:YouTube 早期如何靠「偷流量」成為超紅的影音平台?

這集我們來聊聊 YouTube 在早期草創歷程。 最初他們如何從一個約會網站、成立不到兩年就賣給 Google,到現在成為全球影音巨頭? 一剛開始沒有人想用 YouTube ,他們如何靠著「寄生」社群平台 MySpace 來解決冷啟動問題?當用戶開始上傳侵權內容時,深陷版權訴訟的 YouTube 又是如何應對?這也和他們選擇盡快出場有關。

聽完覺得不錯,也歡迎五星留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