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讓·盧爾 巴黎外方傳教會神父、《聖經》研究專家 如何向孩子們介紹《聖經》?這是本書要解決的問題。市場上以「聖經」為主題的書籍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故事類,讓孩子們通過故事自己幻想;另一種是知識類,主要教孩子們聖經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 克利斯蒂 ·杜勒撰寫的 《聽阿公講創世紀故事》 與這兩種已出版的聖經書籍全然不同。這本書的新穎之處首先在於,孩子和家長可以一起閱讀,讓《聖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在書中直面自己的生活,無論疑惑、快樂,還是痛苦。其次,在現今社會,利用科學來瞭解聖經故事的起源和涵義,可以提供給我們很有價值的生活指導。 本書試圖應對傳承聖經文化的挑戰——如果古老的《聖經》不能給新一代年輕人帶來啟示,它將極有可能面臨失傳——作者將創世紀故事和現代人的生活聯繫起來,讓《聖經》在新時代中亦能繼續散發其智慧的光芒。 本書在介紹《聖經》的過程中,極力避免讀者產生以下幾種誤解:第一個誤解是認為《聖經》是普通的故事書。在孩子逐漸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閱讀愛好在不斷轉移,理解力在不斷發展,如果僅把《聖經》當作普通故事書來讀,孩子可能很快便會失去對《聖經》的興趣,亦不可能對其產生更深入的思考。第二個誤解是把《聖經》當作道德教育的工具,用來引導兒童產生良好的行為和思想。如果把《聖經》當作教科書,一些說教者、道德家定會無視故事背後的象徵意義,利用那些充滿暴力和惡意的情節來抨擊《聖經》「一派胡言」。第三個誤解是認為《聖經》就是真理,聖經故事全是真實發生過的。隨著孩子們批判力的發展成熟,他們很快就會質疑這些故事的真實性,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們明白:雖然《聖經》不是歷史書,但它仍能幫助我們探索真理和生活的意義。 為了避免讀者對《聖經》產生這些誤解,這本書參考了最新的歷史研究成果和對《聖經》的注解,旨在回答孩子們對聖經故事可能產生的疑問。 書中的主要人物是阿公和他的孫子薩木、孫女伊淑。阿公在講述創世紀故事的時候,也會給薩木和伊淑解釋故事的背景,有時他也無法回答事情為何會發展成故事中那樣。然而阿公的最終目的,是要激勵孩子們提出問題,然後自己設法找到答案,這樣,《聖經》就成為了一部對他們人生有幫助的,有現實價值的作品。畫家埃爾韋·韋安納風格簡潔、質樸的黑白插畫,也讓小讀者們更好地融入到阿公與薩木、伊淑的溫柔對話中。